父親的感染力
在孩提時代,小朋友最多時間和父母一起,父母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成為小孩學習和模倣的對象。要讓小朋友有良好的做人態度,言傳身教,用生命感動生命是十分重要的。
Rick因為出生時臍帶繞頸而導致腦部缺氧,當時醫生告訴其父親 Dick:「你的孩子註定是植物人,你們也沒有能力養育他了,不如將他送到療養院吧!」然而Dick 即斷言拒絕了醫生的建議,他決心將這小孩養育成材。
對於一位植物人,和別人溝通也是近乎不可能的。Dick 卻不以為然,在兒子十一歲時,他把坐在輪椅的孩子推到特夫斯大學工程系,看看有沒有辦法能夠讓孩子和外界溝通。結果大學的答覆是:「我們實在無能為力,他永遠也會是一位植物人。」Dick 不忿地說:「那麼你試試和他說過笑話吧,看看他有沒有反應。」教授們就向Rick說了一個笑話, Rick果然露出了微笑,令在場人士都感動了。大學於是協助Rick 加裝了一部能夠用頭側面控制滑鼠的電腦,Rick從此能夠和其他人溝通。
作為父親,Dick 不但沒有因為孩子的殘障放棄他,反而鼓勵他,對他付上無比信心的支持,這對Rick的努力自強起了巨大的作用。當然,在Dick腦海中,如何讓孩子融入社會更為重要。在 Rick十五歲時,他有位朋友因為意外而癱瘓,學校因而舉行一次跑步籌款,Rick 就對父親說:「我也想參加這次活動。」看到孩子努力成為社會一份子,Dick馬上報名,和孩子一起參加這場「跑步」。之前不是說 Rick是一位植物人嗎?他又怎能跑步呢?
原來,Dick 在活動中一直推著坐在輪椅上的Rick,和其他參加者一起跑。在活動過後,Rick 對父親說:「這是我第一次不覺得自己是殘障的!」這句話讓父親十分感動和欣慰。自此,這對父子檔一起參加很多就算正常人也認為不可能的比賽,更創造了不少記錄。
直至現在,他們參加了無數次馬拉松,完成了212 次三項全能賽(需完成游泳4 公里、腳踏車180公里及跑步42 公里) 。大家別以為他們只在乎參與,他們可是有實力問鼎名次的。以1999 年為例,他們第24次參加波士頓馬拉松,在20,000 名參加者中排名5,083,這成績相信普通人也未必能做到。
Rick父子的故事故然告訴我們「殘而不廢」的意義,更重要的是作為父親的,身體力行地感動孩子,讓孩子明白到自己的潛力和努力戰勝困難:當別人都說孩子沒有希望時, Rick卻堅定信念,告訴孩子路縱艱辛,但爸爸也會陪著走下去。這無私的愛也是最能說明甚麼是父親的感染力。
資料來源: 司徒永富網頁